站在十字路口的医药行业:带量采购扩容谁受益来源:投中健康网址:http://news.PharmNet.com.cn
8月28日讯 “4+7”带量采购政策正式落地七个月,但其带来的行业振荡还在持续。 今年3月,全国首批带量采购在11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陆续实施,根据统计,25个中标品种价格平均降幅达到52%。8月5日,国家医保局《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流出,“4+7”带量采购有望全面铺开。8月15日,联采办在上海第二次组织召开“4+7”药采政策通风会,再次对“4+7”扩容进行部署。 政策风向越来越明显,带量采购扩容只是时间问题。从产业链前端的零售药店,再到产业链后端的制药企业都不得不严阵以待。如果说4+7带量采购第一次实施,尚有医药企业没有意识到重要性,但国家医保局牵头的带量采购扩容对医药行业的冲击是全面性的,药店和制药企业都亟待转型。而如何转型,是这些企业谋求生存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药店价格承压,优化产品结构成关键 带量采购实施以后,中标药价呈断崖式下跌。以“乙肝用药霸主”恩替卡韦为例,规格为0.5mg的药品,每片价格从10.55元降到仅有0.62元,降价幅度超过90%。在4+7药采政策通风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医保药店的价格不能超过医院价格的1.15倍。 国药控股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殷雅杰曾指出,当前首批4+7带量采购只考虑对公立医院的供应,但医保部门并未对零售渠道是否供货、供货价格做过多干预。这带来的结果就是,零售药店基本上拿不到货,即使拿到货,价格也不占优势。 在北京工作的小李听说此事,急切帮在山东烟台的父亲在医院买了恩替卡韦,“价格确实比我们那儿低了很多,所以想多备些”。小李的事只是一个缩影。 事实上,中标品种价格急降,出现“同药不同价”的现象,公立医院形成“虹吸效应”,零售药店面临双重承压:一方面,公立医院药品价格降低,原本在零售药店买药的人回流至公立医院;另一方面,像小李一样“跨省代购”,由非试点地区涌至试点地区买药以减缓购药压力,加重了零售药店客流量的流失。而随着4+7带量采购全面铺开,零售药店面临的压力会更大。 价格承压,药店面临留住客户的压力,亟需转型,而优化产品结构也许是零售药店的突破口。首批带量采购中标的药品,绝大部分是仿制药。未中标产品难以为继,带来厂商洗牌,品种资源减少,药店也需要优化产品结构,对品类进行调整,加大原研药布局。而无论是原研药企,还是仿制药企,零售药店都需要保持良好互动与合作,为优化产品结构夯实基础。 优化产品结构,专业药也许是重点。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向媒体表示,“下一波政策和市场环境推动下,药品零售行业可能将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专业药房;另一方面是大健康。未来可能卖保健品、药品更多,处方药相对减少,个人认为未来发展呈两极分化趋势。” 从长期来看,医药分家是必然趋势,未来医院只能解决住院门诊用药,专业性药物,比如慢性病药物,最后都要通过零售渠道释放,零售药店只有朝“专业药店”转化,提高药事服务能力才能实现承接。优化产品结构,对零售药店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能力都提出巨大挑战。而如何平衡多方利害关系,布局专业药店也许是一个选择。 制药企业两极分化,创新药成突破口 除了前端的零售药店面临挑战,产业链后端的制药企业同样面临挑战。带量采购能给中标企业带来更多销量,减少销售成本;相对应的,未中标企业的市场份额会减少,生存空间越来越少,制药企业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中标企业来说,“4+7”带量采购保证了药品采购量,企业避免了带金销售,不需要对医院进行“二次工作”,企业销售费用减少,公立医院医药市场也由“买方驱动市场”转变为“卖方驱动市场”,从“4+7”带量采购中标最多的企业——华海药业近三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对比就可看出,制药企业营销模式正发生转变。 第一次带量采购中标药品多为仿制药,为了竞价或抢占市场占有率,仿制药价格降低,利润率必然下跌,低成本成为仿制药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仿制药进入低毛利时代。品种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同时也会压缩相关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而没有中标的产品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市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因此,除了仿制药的生产,创新药的研发也许才是带量采购政策扩容背景下新的突破口。 但仿制药的生产和创新药的研发并不冲突,麦肯锡认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医保改革对成熟产品构成价格压力,但或为创新产品带来更充足的医保资金支持,并推动中国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但成熟产品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医药企业将“创新药”定为未来产品的重心。 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左敏就表示,“上海医药的定位是,逐步转型为聚焦主要治疗领域下的高端仿制药及创新药的品牌药企,也就是坚持仿制药升级和创新药发展同步推进。从仿制药来说,游戏规则已经变成了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速度和成本的比拼,而创新药由中国新变为全球新,投入更大,风险更高。” 而国家对创新药的支持也显而易见。《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于2017年完成两轮更新,新增181种药品;2018年《基本药物目录》六年来首次得到更新,新增187中药物。在今年8月20日,国家医保局、人社部正式公布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据太平洋证券分析,本次医保目录调整最大的特点是药品结构的变化,治疗性用药调入而辅助用药以及临床价值不高的老药调出,大量创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谈判药品目录。总体来看,创新药最为受益。 国家加大力度引导企业向创新方向发展,再加上不少企业通过仿制药赚取的利润来补贴创新投入,已经培养了一批如百济神州、苏州信达等有潜力的“明星”企业。而如何进行创新药的研发,除了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视野转向国际市场,也许是制药企业面临行业挑战下新的业务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