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重点监控目录最全梳理 被监控药品超百种来源:医药经济报网址:http://news.PharmNet.com.cn
在7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首次公布共涉及20个品种的《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以下称《重点监控目录》)并引爆业界热议后,已有多个省市依次跟进,推出省级、市级的重点监控目录。 根据2018年1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全国目录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各省在此基础上公布目录,原则上不少于20个品种。理论上来说,各省级行政单位最迟要在7月15日之前公布地方的重点监控目录。 如今时限已过,但已对外公布的的地方版监控目录却屈指可数。 不过,被监控药品数量从最初的20个猛增至100个以上,随着更多地方重点监控目录出台,成为监控对象的药品数量会否继续爆炸式增长? 首先出招:内蒙古目录分两类 全国首个省级重点监控目录来自内蒙古。7月12日,兴安盟医保局发布国家、自治区、兴安盟三个层面的药品目录,分别为兴安盟停止使用的55种辅助用药、国家20种重点监控药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管理辅助用药目录。 其中,重点管理辅助用药目录分成两类,一类为临床限制使用,共涉及12个品种;第二类为临床重点监控类,共涉及38个品种。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管理辅助用药目录(第一批) 可以看出,与国家版的20个重点监控目录对比,内蒙古只纳入了其中11个品种,并对目录进行了分类。其中12个“限制使用类”药品根据“立即减少采购量或停止使用”的要求,几乎掐断了其临床使用的空间。而38个临床重点监控类品种中,有多款中药注射剂被纳入。 同一时期,业内流传青岛发布的《医院重点监控药品暂行目录》,共涉及36个药品通用名,涵盖了17个国家版重点监控药品。 此外,烟台、泰安等地流出的第一批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则仅纳入了国家层面《重点监控目录》的20个品种。 各省市对于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有着自行增减的权限。可以看到,进入国家版目录中并不意味会进入地方版目录,没有进入国家版目录,也可能会进入地方版目录——国家公布的20个品种目录并不是铁板一块,而进入目录的品目也“并非再无机会”。 规模最大:传威海目录涉及112品种 此前,业内流传的《威海市重点监控药品(辅助用药)目录医疗保险医学专家组意见书》显示,威海市共有两批次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覆盖112个品目。 其中,第一批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共27个品目,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重点监控目录》对比,仅有8个重合。而其第二批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共85个品种,其中注射剂有41个,中药制剂有44个。经梳理发现,威海市的名单里,中药制剂占据近半壁江山——2017版医保目录限制使用的26个中成药,几乎全都被纳入到威海市医保局重点监控的药品名单之中。 层层增补:监控名单越来越长 7月16日,江西省卫健委发布《江西省第一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共涉及35个药品通用名。该目录是在3月份江西省重点药品监控目录(20个)基础上,合并了国家版重点监控目录。相比国家版目录,共增加了15个药品通用名。 江西省第一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之后的7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卫健委发布通知,公布该市第一批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共有41个品种纳入。纵观目录,九江市的目录在江西省级重点监控目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个品类。新增的通用名分别为: 可以看出,江西省对国家级目录只进行补充而未进行删减,同理九江市对省级目录再次进行了补充。不同于内蒙古公布的目录和威海、青岛等地流出的目录中对国家20个重点监控品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改,江西省采取的策略是在国家版基础上进行增补。 山雨欲来:20多个省份蓄势 此前,《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卫健委将定期对全国目录进行调整,调整时间间隔原则上不短于1年。若基于此政策,则在第一批国家级重点监控目录公布之后,最快也要满一年后调整窗口才会打开。 业内认为,在这一年之内,各省市的重点监控目录深刻影响着一些品种在当地市场的生存。而如今,仅有少数省市公布目录,涉及的药品数目便超过100种,不久的将来,还会有20多个省份相继将其目录挂网——或许对于不少医药人来说,其不眠之夜还将继续。 |